学院首页 | 本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习园地 | 下载中心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第一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
2016年05月06日  

 

继往开来  深化改革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为建成国内一流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423日)

赵曼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中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院奋力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成全国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高职名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和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总结合校建院以来的工作,分析研判学院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部署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集体,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保障“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凝聚、动员和号召广大党员及师生员工,继往开来,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建成国内一流高职名校,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建院以来的工作回顾

19999月合校建院以来,学院党委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施“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办学竞争力持续提升。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科教兴村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省部级以上荣誉奖项60多项。

(一)奋勇争先,抢抓机遇,办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紧抓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着力推进“三校”高起点融合发展,实现了中专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型升格,2005年获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9年顺利成为全国首批、陕西首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010年以后, 学院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新趋势,加快内涵发展、特色办学,实现了2万人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同步提升。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9名,教授58名、副教授279名,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52名,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各类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50多名。17年来,学院综合实力与办学条件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固定资产从3800万元增长至6.1亿元,增长了16倍;校舍建筑总面积从14.9m2增长至46.9m2,扩大了3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1300万元增长至1.8亿元,是合院初的13倍;高职专业从14个增长至73个,在校学生规模从6700人增长至19500余人,累计培养毕业生8万余名。

(二)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合校之初,学院确立了“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始终把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作为发展的主线。2001年至2005年,创建全国31所示范学院和参加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坚持以社会需求和能力提升为本位,实施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2006年至2009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构建校企、校政和校校合作综合育人平台,创新了12种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第一梯队;2010年以来,推进示范后内涵式发展,以深化内涵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领建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引企入校共建中水水电学院、陕建建工学院和用友新道学院等企业学院,实施分类教学和学徒制试点,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实施“中高职衔接2+3”和“高职本科3+2”办学模式,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继续提升。据统计,学院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7门,建成省部级以上重点专业19个,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林业局精品课程1门,教指委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资源课96门。学生获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各等级奖项40多项(人次)。

(三)立足大农,发挥优势,科研推广和社会服务独具特色。

学院坚持突出农业特色,立足服务“三农”发展。坚持30多年,先后在彬县、凤县、杨凌等地建成省级农科教、产学研推广服务基地9个,成立洛川苹果学院、富平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和彬县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引进推广农作物、果树等良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累计超过100万亩、效益超过10亿元。组织举办无公害蔬菜栽培、设施农业、名优杂果种植、花卉苗木、畜牧养殖、花椒栽培管理、中草药种植等技术培训1380余场(次)、9.5万人次。彬县基地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学院先后主持科研推广、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项目454项,科研经费累计1920万元;教职工发表论文1082篇,其中核心期刊416篇,公开出版教材(专著)227部。                                                    

(四)扩大视野,广泛联系,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出新路。

学院先后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高等院校进行了广泛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威根雷学院开展了课程合作项目,引进建筑工程技术和酒店管理课程标准;与澳大利亚爱迪斯科文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等7个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派出学习、合作培训教师500多人次。

(五)理论先导,作风先行,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有力。

党委坚持理论先导,作风先行,充分发挥管全局、把方向、抓大事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武装,领导班子和全院干部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得到提升。党委先后探索试行了机构改革、二级院系负责人党政一肩挑、以专业和教研室为单元设立党支部、公推公选干部等改革探索,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等成绩显著。二是实施“四风”建设创先争优工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行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目标考核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30多项,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促进了党风、作风、教风和学风的转变,党委领导核心、党总支政治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坚持惩防并举,严格督查,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先后开展了反腐专题警示教育、清理“小金库”、工程建设问题专项治理、廉政风险排查防控、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专项督查、科研经费审计等专项治理活动,强化重要工作和重点环节监督,切实促进了学院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和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学院基层党组织由3个党总支发展至现在的13个党总支和1个工委,党员数量从367名增长至1508名。2011年学院党委获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多次在全省、全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文化育人等方面交流经验。

(六)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围绕以文化人和立德树人主题,以塑造学院精神为核心,积极探索构建融教育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大学文化。实施了“一馆四区九圈十五组群”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开展了校训、校歌、校徽征集,举办了建校80周年暨合院15周年庆典,实施了学赵瑜校风建设工程。赵瑜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道德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入围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实施了辅导员责任制、职业素养提升工程、“十抓十促”学风建设工程,开展了“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该项目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荣获全国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省高职院校中首家获批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基地。逐年加大文体场馆建设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学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模范职工之家和阳光体育运动优秀学校等称号。

(七)制度引领,完善体制,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推进。

学院一直把制度建设和体制完善作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根本。先后制定、修订规章制度280多项,编印党政工作制度汇编7本。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院章程已经核准实施,以章程为核心的“一章八制”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了党委会、院务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大事项专题调研制度等,按照“大院系,小机关”的思路进行了多轮机构调整和改革,实施了年度工作目标量化考核,推进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探索。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组织长期一贯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得益于学院历任领导和干部的科学组织、正确指引和率先垂范,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的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兄弟单位的热情关怀、大力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的上级领导、全体共产党员、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十七年来,学院发展成就有目共睹,鼓舞人心。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贯彻落实、遵循高职办学理念指导事业发展还有差距;专业数量较多,类型跨度大、发展不够均衡,优势与特色彰显不够,办学资源分散等;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较慢,标志性、高质量成果有待加强;党的建设也存在长效机制不足,基层重视不够,载体和成果有待强化。另外,与全国一流学校相比,与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相比,我们学院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和高层次人才还有一定差距,社会服务能力与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十三五”发展的挑战,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的着力点。

二、学院发展经验、形势与战略

(一)学院发展经验

合院以来17年的工作,是建校82年办学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院以来17年的快速发展及所取得的成就,是建校以来几代杨凌职院人共同奋斗积淀、薪火相传的结果。我们深深认识到,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在为我们留下丰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开放办校和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照准目标,矢志不渝”的学校精神,“致用以学,行知并进”的校训等,已经成为学院文化与精神的核心内涵,并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与自觉行动,必将支撑和激励我们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奋进!

回顾十七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是保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四个作用,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工作的永恒主题。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以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既是内涵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三是坚持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是学院生存壮大的不竭之源。师生员工是学院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体现,也是学院的建设者、发展者,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感受者。要不断激发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让师生员工最先共享学院发展成就,享用最优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与条件。

四是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大学的标志是大师,大学的发展靠人才。一流的人才是建设一流学院的基础和前提。学院要建立各类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要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优秀人才。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是学院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和增强办学实力的不竭动力。高等职业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创新思维和理念,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竞争中不断进步,才能使学院事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

六是坚持依法治校是建设一流学院的必然要求。法制是治国方略,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要求。学院只有通过依法治校,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才能为建成一流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院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作为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机遇与挑战同在。

一是国家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新使命。国家加快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等战略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建设体系布局完成,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二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对高端技能人才和高等职业教育赋予了新要求。陕西省打造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创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等重大使命,实施教育强省、教育富民和“三个陕西”发展战略,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数量的激剧扩张,生源数量的减少,高等教育需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导致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这些都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学院到2020年,建成全国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面临着自我创新的新挑战。

(三)学院发展战略

我院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尤其在农、林、水专业技术教育方面条件优越,经验丰富,成绩显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关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优化,更加强调信息化和制造强国建设,综合分析,我们的8大专业类群60多个专业都是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产业、重要行业。

我们深知,思路决定出路。顺应时代要求,学院广泛调研,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发展思路为: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开放办校和依法治校理念,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专业发展体系、一流的人才和人事管理体系、一流的支撑和保障体系,统筹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科研引领工程、终身学习培训工程、创新创业培育工程、青春出彩工程和魅力校园工程等十个工程,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概括为“61410发展思路”。

同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会议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不断创新教学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还需强调,特色名校、开放办校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院科学发展的抉择。要高举职业教育和农业特色旗帜,服务农民职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在办好、办强、办优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争取联办、创办应用性本科专业,要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协调推进继续教育与成人培训、国际合作教育。办出人民需要、群众满意、人人出彩的高职教育,做名副其实的全国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名校。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陕西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创新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进以学分为导向的分类教学改革,分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健全学院、分院和教研室三级评价体系;完善教学督导员、学生、教师三方校内评教和邀请社会第三方机构评教体系;建立教育教学、毕业生就业、专业预警等报告发布制度。巩固拓展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扩大紧密合作型企业数量和范围。深化校企、校政共建二级学院教学改革。扩大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研发校企合作育人教材。与规模企业或行业共建共享协同创新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突出优势、强化特色,服务一流专业发展体系建设。

突出优势、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影响力大和竞争力强的一流专业。实施专业设置预警和专业动态调控。对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围绕8大专业类群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提高联办本科质量,争取实现举办本科专业。到“十三五”末,建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条件优良、优势突出的专业格局。

(三)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构建一流人才和人事管理体系建设。

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名师引领计划,建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团队。实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优化计划,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教师进修培训和出国(境)交流访问。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队伍。实施岗位管理、全员聘用制度和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职工奖励办法。建立健全薪酬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四)改善优化办学条件,服务一流支撑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实现全院各部门办公信息化、现代化。建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学运行体系,实现上网教学。建成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图书馆和数字化档案馆。修订、实施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增设休闲娱乐设施,添置体育健身器材。建成服务学习、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校园。推进机构改革和人员聘任,优化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实行办学资源统筹、协调和共享;有限实施社会化和购买服务,推进后勤管理改革。稳步推进院务、党务以及办学信息公开。

(五)推进提升科研推广水平,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建立科研、推广项目申报工作激励机制,完善院内资金配套办法,提升科研、推广项目数量质量。巩固和完善国家、省级和校级三级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体系,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生产中的转化。创新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拓展各类基地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形式,着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六)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办学层次。

继续开展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和专业课教师海外培训;推进“2+2”、“3+2”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加大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的力度,开展职业国际认证培训。办好建工国际班,积极探索举办其他专业国际班。不断完善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人才本土培养机制;积极承担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和输出。

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学院各级党组织是学院事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切实把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要求,善于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思想引领、组织推动的作用,围绕执政治校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主线,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障学院事业科学发展。

(一)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强化思想坚定信念。

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努力解决好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加强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志存高远,刻苦钻研,锤炼意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典型引路,积极传播学院事业发展正能量。强化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确保校园安全与政治稳定。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固本强基提升活力。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抓基层、打基础、强活力上,持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将作风建设和“三严三实”教育延伸至全体党员,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党员争当教学能手、科研骨干、育人模范、服务表率、学习标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组织生活、政治学习和民主评议等制度。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坚持标准,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理论武装和业务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谋事干事能力和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意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标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中层干部队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形成勤政廉政、履职尽责、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力度。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思想、实践和制度成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和创新创业之风,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和听课制度。强化细化岗位责任,着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源头治理,强化权力制约,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健全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科研经费、学术诚信、干部任用、基建工程和招生考试等重点领域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力度。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规范从政、从教行为,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六)坚持团结合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依靠师生员工办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保障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权利,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团体)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心离退休老同志,支持群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院近17年来,在陕西乃至全国高职教育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学院历任领导和教职工接续奋斗,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昔日曾经成果辉煌,今天仍然生机勃发,明天更加前景灿烂。让我们紧紧团结起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各次全会精神,认清使命,同心同德,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力开启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名校建设新征程,谱写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宣传部
地址:中国 杨凌 渭惠路24号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83908
技术支持:新媒体联盟